在我們以前的時代,應該很少人沒有被體罰過吧!
因為我是這樣過來的,所以我以前的想法也是,「小孩就是要體罰才會乖!」
但是當言寶貝出生之後,
不知道為何,我不想用這種方式教育言寶貝,
有可能是因為晚婚晚生,言寶貝是我們懷著期待出生的,也可能言寶貝是我們唯一的孩子,
無論如何,我聽到身旁的父母有另外一種教育方式 ─ 正向教養。
原來可以不用體罰,但又可以把小孩教育好的方式。
但我卻發現這非常需要爸媽的耐心和毅力,於是開始去找了好幾本書來看,
希望能透過多看書,知道如何不用體罰,但卻能將小孩教育成良好品格的人。
寫好書分享,除了分享外,也是我的心得筆記,若之後忘了內容,還可以回顧回想起來。
Table of Contents
溫和且堅定的正向教養
[第1章]正向的態度
作者指出了孩子要培養的七大重要技能,讓自己成為有能力的人。
接下來作者提出三種教養模式及實際案例:嚴厲、溺愛及正向教養。
有效教養的四大條件
- 是否溫和且堅定(尊重且鼓勵)
- 是否讓孩子感到歸屬感和價值感(有連結)
- 是否有長期的效果(懲罰是短期效果)
- 是否教導良好品格應有的社會和生活技能(尊重、關心他人、解決問題、負責、貢獻與合作等)
溫和且堅定,是要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原則。
肯定他們的感受是尊重:「我知道你很失望(生氣、煩惱等)。」接著相信孩子能度過這種失望。並且發展出「我有能力處理這件事。」
容許孩子對他人不尊重,這樣並不是溫和。
假如孩子頂嘴,可以先離開現場,離開,就是尊重自己。
提供下列溫和且堅定的語彙如下:
- 「馬上就輪到你了。」
- 「我知道你可以很禮貌的表達。」
- 「我很在乎你,所以我可以等到我們雙方都能彼此尊重的時候,再繼續這個對話。」
- 「我們待會再談,現在該上車了。」
- 孩子亂發脾氣時「我們現在比需要離開這家店了。等一下(或明天)再回來。」
- 父母或老師拿出行動來表達,不要光說。例如,平靜地牽起孩子的手,展示給他看該做的事。
[第2章]正向教養的基本概念
若孩子覺得我們理解他們,就比較願意傾聽,4個步驟贏得孩子的合作:
- 向孩子表達理解他們的感受,並反覆確認理解是否正確。
- 表達同理心,不是完全同意,只是理解孩子的觀點。可以分享自己類似感受或行為。
- 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觀點。
- 邀請孩子把注意力放在解決方法上。問他有什麼想法可以避免未來類似的問題。
[第3章]出生順序的重要性
出生順序可能會對孩子產生不一樣的個性,但還是要取決父母的態度,
看到書中有一段蠻有趣的,
作者寫老大和老么經常相互吸引,老么喜歡被照顧,老大喜歡照顧人,看起來是天作之合,但是結婚後,老大可能疲於擔任負責的人,開始批評不負責的配偶,老么也可能厭煩每天被照顧和被指揮。
我看到這段,忍不住笑了出來,雖然我是老大,我老公是老么,但是因為家庭環境、父母對我們教養的態度,導致我老公是比較會照顧人的人,而我通常是被照顧的 😆
所以作者也有寫到,這只是理論上家庭可能的狀況,但主要還是取決於自己是「心理上的老大」或「心理上的老么」。
[第4章]重新檢視不當行為
行為不當的孩子,其實孩子想要的是歸屬感。
本章介紹4種孩子不當行為的錯誤,未列出所有處理方法,僅舉出幾種參考。
孩子目標:過度尋求關注
線索1:家長覺得煩、受干擾、擔心、罪惡感。
線索2:孩子反應是暫時停止,事後又重複。
如何處理:
- 給孩子一個任務。
- 做出預料之外的事,例如一個大大的擁抱。
- 忽略不當行為,把手放在孩子肩上,大人繼續談話,不忽略孩子。
- 氣氛良好時,角色扮演,例如用語言而非哀叫表達。
- 不要光講,做出行為,如直接抓起小孩的手去浴室刷牙。
孩子目標:爭奪權力
線索1:家長覺得被挑釁、被挑戰、被威脅。
線索2:孩子反應是寧死不從,使用被動消極的力量。
如何處理:
- 退出權力爭奪。冷靜後做下列的事項。
- 採用贏得合作的四步驟。
- 和孩子一起尋找解決的方法。
- 訂定一份慣例表。
- 提供有限的選擇。
- 家庭會議。
孩子目標:報復
線索1:家長覺得受傷、失望、不敢置信、反感。
線索2:孩子反應是反擊、傷害別人、破壞物品。
如何處理:
- 避免反擊,冷靜期間依然保持友善。
- 採用贏得合作的四步驟。
- 和孩子一起尋找解決的方法。
- 家庭會議。
孩子目標:自暴自棄
線索1:家長覺得絕望、無可救藥、無助。
線索2:孩子反應是更為退縮、被動、沒有改善、沒有反應。
如何處理:
- 展現信心、停止批評。
- 鼓勵任何正面的努力,不管多麼微小。
- 鼓勵再鼓勵,不要期待完美。
[第5章]如何善用邏輯後果
邏輯後果的四大R條件
- 相關(Related)
- 尊重(Respectful)
- 合理(Reasonable)
- 事前告知(Revealed in Advance)
邏輯後果是將孩子重新導向有用有貢獻的行為,而且懲罰性質。
案例一:孩子打翻牛奶,可以用啟發式問句:「你現在該怎麼辦呢?」
案例二:玩具收拾例子,問:「要自己收還是媽媽收?媽媽收要沒收一個玩具。」
[第6章]重點在解決問題
正向教養的焦點是放在解決問題上,類似邏輯後果的四大原則,只有第4點不同。
- 相關(Related)
- 尊重(Respectful)
- 合理(Reasonable)
- 有助於解決問題(Helpful),可用啟發式問句。
運用積極暫停
積極暫停的四大原則(通常用在四個不當行為的爭奪權力及復仇)
- 花時間訓練。先和孩子討論積極暫停的好處,大人先率先實踐。
- 讓孩子創造他們自己的暫停區域。
- 事先和孩子擬好計畫。孩子出現不當行為,家長可以說:「讓你去你的快樂基地有幫助嗎?」
- 最後教導孩子,當他們心情好轉,接下來就該找出解決問題或補救問題的方法。可用啟發式問句。
典型的啟發式提問
- 你打算完成什麼?
- 你對於發生的事情有什麼感受?
- 你覺得是什麼造成這件事的發生?
- 你從中學到了什麼?
- 未來你要如何運用你學到的?
- 你現在對如何解決問題有什麼想法?
我們要的是進入孩子的心。不包含提「為什麼」,因為這通常聽起來有指控性。
[第7章]讓你的鼓勵有效
鼓勵及讚美的差異在於,鼓勵會使孩子自我評價,而讚美會導致仰賴他人的評價。
避免社會壓力
請甩開觀眾,可以離開或請他們離開,只留下小孩和自己解決問題。
安排親子共處
2~6歲每天要共處10分鐘,越長越好。
6~12歲每個禮拜有半小時以上的共處時光。
一起想這段時間要做什麼,先把全部想法列出來,再來檢視刪除。
日常慣例表
讓孩子參與一份日常慣例表,而不是告訴他們怎麼做,可拍照,貼在事項的後面。
執行時,不要告訴孩子該做什麼,而是問:「日常慣例表說接下來要做什麼?」
[第8章]透過班級會議處理教養問題
有效班會的八大基礎:
- 全班圍成一個圓圈。
- 練習嘉許與感謝。
- 明訂議程。
- 練習溝通的技能。
- 學習每個人想法不同。
- 角色扮演和腦力激盪。
- 辨識出人們行為背後有哪四大因素。
- 專注於非懲罰性的解決方案。
[第9章]透過家庭會議處理教養問題
家庭會議的形式:
- 家庭會議每週舉行一次。
- 結論的基礎是共識。
- 應包括「審視下星期的活動」這個議程。
- 會議結束前,應規劃一個未來七天內全家一起進行的有趣活動。
- 會議尾聲,安排一件全家一起做的事,如玩遊戲、做爆米花、製作甜點等。
- 桌面保持乾淨。
家庭會議:人與事
主席:4歲就可以擔任,維持秩序、開啟會議(感謝開始)、議程、傳遞發言棍。
表達致謝和感激
議程可以放冰箱上
如何解決問題:例如家事誰來做、家庭餐點活動。
規劃全家人的活動
[第10章]父母的性格:你對孩子的影響
先辨別自己是下列四種生活型偏好的哪一型
- 安逸型偏好
- 控制型偏好
- 取悅型偏好
- 優越型偏好
作者列出四種偏好的優、缺點及正向教養技巧可以幫助的方式。
例如我是取悅型偏好,我應當先停止關注他人的需求,轉而照顧自己的需求。大人和孩子都可以表達自己的想法感受,不必期待他人也有相同想法感受。
[第11章]綜合應用
積極暫停區
可使用浴室,儘量把浴室弄得舒適,和孩子說:「要找個地方冷靜。」
事前和孩子說明積極暫停的原則,讓孩子參與規劃、設計出一個專用區幫助他改善情緒。
如何不要讓早晨亂成一團
解決方法:日常慣例表
如何避免用餐時間一團混亂
解決方法:讓孩子參與規劃解決方案,家庭會議一起規劃下星期要吃什麼。
孩子之間的爭吵,大人不要介入
和孩子說:「我相信你們可以解決自己的問題。」
若要介入的話,要給孩子相同的待遇。
「當…的時候,我們就…」
平舖直述的說。而不是說:「除非…否則我們就不….」
零用錢的問題
不要把零用錢當作懲罰或獎賞。
若孩子想買某樣東西,可以說:「你的錢夠嗎?」
[第12章]家庭裡與教室裡的愛與喜悅
3個重要提醒
一、我們做了什麼,永遠不及如何做來得重要
摒棄負面的想法,用正向情緒及常理判斷利凸顯出來。
二、把犯錯視為學習的機會
修正錯誤的3個R方法(承認recognize、和解reconcile、解決resolve)
三、有時候,同樣的事情我們必須一而再再而三的學習
相信孩子有正向意圖
每個孩子都想要當好孩子。「我知道你想要好好表現,我能做什麼來幫助你?」
向孩子表達無條件的愛
解決問題的四個步驟(如孩子的人際關係)
一、忽視它
- 去做別的事。
- 離開現場,先有一段冷靜期,然後採取下列步驟。
二、尊重的把問題談清楚
- 告訴對方你的感受,讓他知道你不喜歡此刻在發生的事。
- 傾聽對方的感受,及他不喜歡的地方。
- 分享你認為這個衝突你自己應負的責任。
- 告訴對方你願意採取的不同作法。
三、對於解決問題的方式達成共識,例如
- 一起規劃出一個分享或輪流使用的計畫。
- 道歉。
四、雙方無法解決時,尋求外在協助
- 把問題列入議程(也可在問題發生之初,就使用這個工具)。
- 和家長、老師或朋友討論。
情境演練 :
- 因為該輪到誰玩球而起爭吵
- 排隊的時候發生推擠
- 辱罵對方
- 為了輪到誰坐在靠窗的位子而爭吵
提醒自己的觀念
- 犯錯是絕佳的學習機會
- 去看事情的正面意義
- 懷抱著接受不完美的勇氣,人性就是不完美的
- 先冷靜下來,再處理問題
結論
千萬不要以為看完這本書,以後就會永遠對孩子是以正向教養的態度,
可能看完書的當下,面臨孩子的狀況,會想到要用書裡面的方法,
但是日子久了,每天處理孩子的狀況,情緒可能還是會突然爆發,或是忘記書裡提醒的觀念,
所以真的要不斷的學習,不斷的重複閱讀。
這本書算是正向教養的入門書,
對正向教養有興趣的爸媽,可以先從這本入手。